在中国话剧九十年纪念活动之际,全国晋京了以《虎踞钟山》为代表的十八台好戏,隆冬的北京掀起了观看话剧的热潮,尤其是江泽民同志所说:“话剧是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”这样的高度评价,引起了我作为“话剧人”的许多思索与感慨,也是一次巨大的心灵撞击。
话剧在当前世界较为完美、严密的美学市场上是有她一席之地的。她已经有九十年的中国地盘,她是跨文化交流的一种典范。中国话剧有着自己的声音,自己的传统与观众群。这些年来她从大众艺术变成了“小众艺术”,我以为不要埋怨影视的冲击,也不要为戏剧危机而惊慌失措,更不要奢望再有几百人披着棉被排队买票的辉煌。我是个编剧,也一惯很乐观。我们不要以轰动为目的,我们一直有知音并且还在寻找更多的知音。我自己就是从小到剧场看戏剧,培养了对艺术的痴迷。台上台下蕴涵多少哲理诗情、玄机妙理,方寸之间饱含无数人生况味。我们许多家长现在宁可带孩子去吃“麦当劳”,买进口卡通片,看对孩子无益的电影,却不愿花三十元钱买票去看场话剧。可是走进剧场,我相信你一定会感到某种心灵的撞击的。面对社会变革,商品经济的压力,培养高雅艺术的趣味,是几代人的艰苦努力。高雅艺术从来不是解饱驱寒的快餐,也不是治病救人的良药。它是人体生存的维生素,是精神的营养剂,抚慰的是灵魂,不知不觉中让人强壮有力,它让你走进剧场,不动声色地把你指向文明之光。话剧受宠的时代结束了,但是她的魅力永远不会消失。正如歌德说:“坐在剧场你就是国王,心灵和感官都获得享受。”获得这种享受是文明人追求的境界,是社会建设民族精神大厦的巨大空间。话剧对人灵魂的提升作用太大了。而对社会的文明,作为灵魂工程师的话剧艺术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。我也愿意为此作出自己的努力,以更多更好的话剧作品奉献给大家。